您的位置:首页 > 慰问信 > 正文

浅议教师的职业素养

【www.0417cn.com--慰问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告诉我们,教师不但要授业,而且要传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身教更重于言

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就要从自身做起,时刻规范自我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以公平、公正、平等的心

态对待学生,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业务素质、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

重要保证。我国高校应从三个统一着力,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和育人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教育活动历来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把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教书为育人服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中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教师如果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二者割裂开来,成为单向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致使

教书失去育人的功能,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职责,而且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高尚情操的重

任;只有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自觉当好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品质的塑造者,才不愧为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辅相成,构成教书育人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教师不仅要善于言传,而且要善于身教,让学生眼见为实,激起思想共鸣,进而促进

对教师言传的认同和接受,最终实现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怎么做,自己

先要做出表率,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赢得他们的尊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而且是良好道德品格的实践者

和示范者。在良好师德师风的影响和带动下,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习近平同志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

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是教书育人的必然要求。潜心问道,不是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教师所问之道属

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 而是一种动态的存在。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道也在不断更新。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道的发展,就要

走出书斋、关注社会,加强对社会发展实际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要从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潜心问道离不开严谨治

学、注重诚信、勇担责任的优良学风,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更要看到,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可以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让知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既可以让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知识传授概念化、空洞化,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又可以使教师所传

之道满足社会的需要、符合育人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在为党和国家教书育人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教师的职业要求,就是全心全意培养党和国家的接班人。如果教师队伍不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势必将接班人的道德品质引入一条歧途。一个人从幼童到走出社会,接触最

多的就是教师,家长的话可以不听,但教师的话不敢不听,必须是言听计从,他们把教师的行为当模范,甚至超越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学生面前,

既是镜子又是榜样。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教出一位品德端正的学生;而一位品德败坏的教师,必会能带出一班品德不良的少年。因此,在社会的道德体系建设里,就必须将

教师的道德师风建设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让其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一个标杆,引领广大青少年和大学生向着正确的道德建设方向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以实际行动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注重从小节抓起,从身边做起,时时、处处、事事、一言、一行,严格

要求自己,做到学为师,行为范。

本文来源:http://www.0417cn.com/weiwenxin/13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