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慰问信 > 正文

封存的慰问信

【www.0417cn.com--慰问信】

封存的慰问信1

中秋大家都知道吧,这个节日我最喜欢了,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封存的慰问信2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一家人坐在月亮下赏月、吃月饼。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节,我和爸爸开始赏月、吃月饼了。

站在阳台上,我望向远处的月亮,圆圆的月亮今天分外美,可是周围似乎围绕着一股叫做“思念”的愁云。这时,我想起了远在开封医院守护着外婆的妈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诗描述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不知道妈妈现在是否也在望着月亮牵挂着我?不知外婆的病是否好些?小时候,和外婆住一起,她非常疼爱我,经常由着我的性子把家里翻得一片狼藉,从不责怪我。她最喜欢听我弹琴,我刚学了一首《致野玫瑰》,正在刻苦的练习,等着她回来时弹给她听。

月亮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云渐渐消失了,仿佛在告诉我不要悲伤。这时的月亮特别的明亮,像个圆盘高悬在天,皎洁的月光水一般洒向大地,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挂下来,在地面铺了一层碎银。月光照在我的身上,如同照进了我的心里,我闭上双眼,用心品尝着月光带给我的温柔和恬静。

爸爸告诉我,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叫“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每当中秋这天,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明月,都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相传中秋那天,如果你仔细看,就能发现月亮里面有黑色的影子,那是广寒宫里的嫦娥、玉兔和桂花树。

我凝望着月亮,心里有无数的话想要对她说,她也静静的望着我,倾听着我的思念,直到很晚很晚……

封存的慰问信3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春节,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八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皎洁的明月“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人们思念什么?思念的是远方的亲人。虽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无论怎样,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总希望能和远方的亲人团圆。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亲情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团圆”的象征节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们一大家子又围坐在大圆桌旁一块儿吃饭,满桌子的菜各式各样的,我夹起一片热腾腾的肥肉慢慢咀嚼着,味道鲜嫩极了!真是好久都没有吃到过这么美味可口的饭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劲,渐渐兴高采烈起来,都相互祝福着干杯。“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饭后,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面前放着许多月饼,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觉就好像今儿个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的感觉一样。“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里的确实不一样,那圆圆的样子不就像我们这围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吗。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竟放花灯”,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热闹的景象更胜往日,处处都洋溢着全家团聚所带来的幸福气氛。

封存的慰问信4

在那个万家团圆的美好日子里,到处都看到,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到处飘荡着香甜的月饼味;到处都是一派喜洋洋的景象……

中午,我翻开影集,又看到了那张我和奶奶合影的照片,奶奶抱着胖嘟嘟的我,而奶奶非常清瘦,那时,奶奶已得了重病,但她仍然那样喜欢我,还是常常抱着我,逗我玩儿。

四年前的中秋节,我们全家没有丁点儿喜悦的感觉。因为我的奶奶在那一天去世了,当时,我还很小,那天的情景已经记不清了,后来,听家里人说:“昏迷了两天的奶奶,苏醒了过来,要求见我,她紧紧地抓住我的小手久久不肯松开,直到慢慢地闭上双眼,我的嗓子都哭哑了。

我多么希望医学发达,能治好奶奶的病,让我们全家能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

奶奶永远离开了我们,每年中秋节我们会格外思念她!妈妈总会买来奶奶最爱吃的火腿月饼来祭奠她,爸爸爱给我讲关于奶奶的事情,我总会望着圆圆的月亮说出对奶奶的思念……

奶奶,我们爱您,您安息吧!

封存的慰问信5

过了半个多月,他又给我打来电话,高兴地说在别的销售经理那里找到了,并约我一起吃饭。一起坐下,那一晚我也不知喝了多少酒,酒虽然很浓,但仿佛一直觉得是自己与他们一起的感性搞得晕头转向的。帮他们抒发出那种不同销售技巧的感慨,仿为知音……

岁岁中秋轻盈月,霜华满天照无眠。

这是我给驻外人员写慰问信的封笔之作的开题。因为国家增设传统节日假,而我又因为工作变化的原因,告别了那段做来忙碌、想来感动的事。

传统的.老企业,员工乡土观念重,但节日请假的观念轻,况且不是法定假日,于是众多的驻外销售人员,就要每年在外度过一个场面热闹但心情极不平静的中秋之夜。而我,就负责为企业草拟慰问信,并组织五六个人用淡红色纸复印后,在中秋节前夕寄到分布在各处的办事处去。因属定期性工作,且是过后无用的小文,我们几个人就当作一件琐碎而费力的差使来完成。

一天,我在办公室安静而紧张地忙碌。“你就是某某?”一句宏亮的声音,令我惊愕地站了起来。一位身材魁梧、脸色黝黑的老员工,上来就用力地握住了我的手。“你的信写得太好了,是我们中秋节最好的下酒菜。我们每人读一句,每人就喝一杯酒!”“谢谢!”我手足无措地回了一句。我知道,这时候说些场面上的话很无聊。他从大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文件袋,里面的信件虽然皱但整理得很整齐。“你看,这些信我都一直留着,但少了一封。你能不能找找给我补上?”“今年的还有,那一年的没有了。”我很抱歉地说。“那你再找找,找到给我电话!”

过了半个多月,他又给我打来电话,高兴地说在别的销售经理那里找到了,并约我一起吃饭。一起坐下,那一晚我也不知喝了多少酒,酒虽然很浓,但仿佛一直觉得是自己与他们一起的感性搞得晕头转向的。帮他们抒发出那种不同销售技巧的感慨,仿为知音。

因此,只有用心,真情实感,才能赢得尊重,做得事业。从此以后,每年的慰问信,我都反复拈来一句合时拟情的诗,并尽量琅琅上口,不重复,希望一封薄信能将本地的明月捎到远方。而我,也从此将这些信一一封存起来,里面既有经营极端困难时的砥励,也有发展十分迅猛时的赞扬,而更多的是真诚的问候和平静的温馨,一如每年的明月。

封存的慰问信6

小时候的记忆中,印象最早的,就是淄博月饼了,小而圆,皮酥,好吃得很。那时候的月饼还没有很多品种,只有红糖馅和白糖馅的,每个里面都有青红丝儿,是夹藏在月饼中间的。

小时候是很少能吃到月饼的,半个或一个,都是象征性地,中秋团圆节嘛,这自然是少不了的,即使再穷的人家,也会买上一斤半斤,人口多的,就分着吃,每人都尝一尝,这才算是过节。我小时候长期住在山村里的姥娘家,每次中秋也在那里渡过。中秋时,不管有几块月饼,都是由我先吃,因为我不喜欢里面的青红丝,味道怪怪的,我把酥皮一层层地吃掉后,姥娘和姥爷就吃我剩下的那些青红丝儿,他们说就爱吃那些丝儿,那才最好吃。还有我喜欢吃的米饭、狗肉、饼干等等,凡是我喜欢的,必定都是他们不爱吃的,所以我每次都吃独食儿,还非常心安理得。

后来生活日渐好转,月饼渐渐多了起来,姥娘和姥爷才吃到整个的月饼,后来也才知道,他们也喜欢吃米饭、狗肉、饼干,这个秘密是在我结婚前才发现的。那次姥爷来城里,母亲给姥爷添第二碗米饭,我就提醒母亲:姥爷不爱吃米饭,他嫌粘牙的。母亲笑了:傻孩子,那是他们舍不得吃,才那样说的。我赶紧问姥爷:那些带青红丝的月饼,你还喜欢吃吗?姥爷呵呵笑了:那些丝丝儿,夹在月饼中还行,吃不出什么异味,单独吃它,就不太好吃了。原来如此!

现在每次回老家,我都尽量多买些东西给姥娘姥爷,他们的口味喜好,我已经掌握得一清二楚了。每年中秋,我都十分想念在老家的姥娘姥爷,特别是看到月饼中的青红丝儿,我就特别想他们,想那些一起过中秋的日子,那些贫穷、简单却温暖的中秋,还有那些永远的青红丝儿

本文来源:http://www.0417cn.com/weiwenxin/91342/